首页 中国电子学会优博论坛(2023)专题论坛

AI赋能未来物联网发展论坛

2023.09.17

承办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

论坛主席:

许长桥,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论坛召集人:

杨冬,北京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论坛秘书:

张维庭,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论坛简介:

当前,随着行业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通信网络的应用场景产生巨大变化,传统通信网络技术面临着新需求和新挑战。如何实现更高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智能性,满足工业制造、自动驾驶、元宇宙、智能计算等未来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成为当前通信网络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竞争焦点。本专题论坛“AI赋能未来物联网发展”聚焦未来物联网领域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场景,致力于邀请通信与网络智能化方面的资深专家和青年学者,围绕通感算一体、异构网络融合、网络智能管控、确定性服务保障等方向展开深入研讨。旨在为以CIE优博获得者为代表的优秀青年科学家搭建开放互通的学术交流平台,同时助力我国未来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

论坛日程(拟定):

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报告专家
9:00-9:30面向6G的语义通信技术前沿与展望

陶梅霞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9:30-10:00机器的联觉:通信与多模态感知的智能融合

程翔

北京大学教授

10:00-10:30卫星导航拒止环境下的自主定位技术

胡封烨

吉林大学教授

信工程学院副院长

10:30-11:00面向边缘智能的大模型压缩与协同部署

胡晗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员

科研院副院长

11:00-11:30面向未来工业互联网的智能资源调度研究

杨冬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嘉宾简介:


图片 49.png

许长桥

北京邮电大学

教授

嘉宾简介:许长桥,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络体系结构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新型网络、网络多媒体、网络安全等方向的科研工作。先后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教育部国家级青年人才,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现担任国际SCI源刊Wiley Transactions on Emergi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原名欧洲电信学报)主编。

图片 50.png

杨冬

北京交通大学

教授

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报告题目:面向未来工业互联网的智能资源调度研究

报告关键词: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资源调度

随着大规模工业设备和传感节点的广泛部署,海量工业数据将在网络边缘产生,其传输和处理需要满足低延迟、高可靠、强安全等新需求。能否实现频谱、计算、缓存和时间等多维资源的高效适配与协同利用,对有效满足多样化工业应用的实际需求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多维网络资源融合调度的性能和效率,是当前工业互联网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算法有望通过灵活感知网络动态的新模式,极大提升多维资源的利用率。本次报告将重点介绍如何利用智能感知方法提升资源调度的灵活性和智能性,为实现时间敏感工业互联网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思路。

嘉宾简介:杨冬,北京交通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网络、工业互联网、算网融合等,担任IEEE TMC、Transactions on ETT、IEEE TII期刊编委。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图片 51.png

张维庭

北京交通大学

副教授

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嘉宾简介:张维庭,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工业互联网、确定性算网融合等方面的研究。入选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2022年度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IEEE/ACM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3项、杰出论文奖1项。担任Wireless Networks期刊副编辑,担任多个国际学术会议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席、研讨会主席、宣传联合主席、分会主持等。

图片 52.png

陶梅霞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面向6G的语义通信技术前沿与展望

报告关键词:语义通信、6G、智能通信

语义通信作为一种超越传统香农信息比特传输的新通信范式,通过提取和传输跟接收端任务相关的语义信息,显著降低通信带宽需求,提升通信效率,在未来多种6G智能通信场景下有巨大潜力。本报告首先介绍当前语义通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介绍本课题组利用人工智能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复杂场景下语义通信系统设计的可行性、适配性和兼容性等问题的相关进展,最后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供讨论。

嘉宾简介:陶梅霞,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理层网络编码、无线资源分配、MIMO技术及物理层安全。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晨光计划及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杰出青年研究者奖。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等项目。在IEEE重要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百余篇,荣获2013年IEEE通信学会Heinrich Hertz论文奖、2012年国际会议 WCSP 最佳论文奖。先后担任IEEE Trans. on Communications、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IEEE Tra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和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编委。

图片 53.png

程翔

北京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机器的联觉:通信与多模态感知的智能融合

报告关键词:6G网络、万物智联、机器联觉

6G网络是万物智联的核心使能技术,面向未来的6G网络,通信能力和感知能力将共融共生,万物智联环境中的智能体将会同时部署:通信设备和多模态感知设备,因此通信射频信息和多模态感知信息将会大量存在于未来的6G万物智联之中。受到人类联觉的启发,本报告将首次提出机器联觉的概念,即通信与多模态感知的智能融合。其次,重点阐述支撑机器联觉研究的核心基础:通信与多模态感知信息数据集的构建。接下来,本报告将初步阐述如何利用机器联觉进一步辅助增强通信和感知系统的设计。最后,本报告对机器联觉进行总结和展望。

嘉宾简介:程翔,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博雅特聘教授,IEEE Fellow,AAIA Fellow,国家杰青/优青,荣获第五届“科学探索奖”,中国工程院首届“中国工程前沿杰出青年学者”,IEEE亚太地区杰出青年研究学者,IEEE车辆技术协会杰出讲师(Distinguished Lecturer),连续多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中国通信学会青年科技奖。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基于数据驱动的智慧网络和网联智能研究。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IEEE期刊150余篇,包括ESI热点论文4篇和ESI高被引论文19篇。获得了10次知名国际期刊和会议的论文奖项。授权专利21项(包括2项国际PCT专利);获得了省部级奖励4项,牵头发布/立项了4项国内标准,包括1项行业标准和3项团体标准。目前,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等多个期刊的编委工作,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网联智能系统专业委员会”(筹)主任和中关村“多智能体协同理论和技术”开放实验室主任等职务。

图片 54.png

胡封烨

吉林大学

教授,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

报告题目:卫星导航拒止环境下的自主定位技术

报告关键词:卫星导航、自主定位、应急救援

针对卫星拒止条件下的自主定位导航需求,该报告介绍了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差距,重点阐述了课题组已完成的三类分布式自主协同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应用,从而实现高精度定位目标。该成果的亮点是尺寸小、精度高、距离远和自定位,未来可应用于无人车、无人机、应急救援等领域。

嘉宾简介:胡封晔,吉林大学教授/博导,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吉林省智能感知与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智能感知与交互系统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基金重点(区域)/面上项目(4项)、装备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课题、省重点科技攻关、市双十重大科技攻关等科研项目29项。在IEEE Network/TWC/TCOM/ IOTJ/TVT/TSP和IEEE ICC/GLOBECOM等国际著名期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5篇,授权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1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R4)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R3和R13)。担任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委会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智能指挥调度专委会常委、省通信学会理事和《China Communications》期刊编委等。获省“青年科技奖”和“拔尖创新人才”荣誉称号,获省中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卓越人才团队,吉林大学唐匡特聘学者英才教授。主办IEEE/CIC ICCC 2019国际会议,担任大会执行主席,获得2019年IEEE会员及全球活动贡献奖。

图片 55.png

胡晗

北京理工大学

研究员,科研院副院长

报告题目:面向边缘智能的大模型压缩与协同部署

报告关键词:工业物联网、边缘智能、模型压缩、协同部署

复杂的深度学习算法应用在工业物联网等资源受限设备(如工业SoC、边缘设备)时,面临着严格的计算、存储、网络等方面的约束,如何减少其存储和计算成本开销,在保证可接受性能的前提下加快推理速度变得至关重要。本报告主要包括神经网络模型的压缩和模型的协同两部分,首先介绍基于知识蒸馏的CNN和Transformer类模型的压缩技术,然后介绍CNN类和Transformer类型模型的协同部署策略,最后探讨边缘智能的未来挑战和应用前景。

嘉宾简介:胡晗,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教授,科研院副院长,“社会治理智联网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入选中组部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基金委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多个国家级项目,在IEEE/ACM汇刊和CCF-A类会议共发表论文70余篇,申请(授权)专利10余项。相关成果获得2015年数据中心峰会设计金奖(序2)、2016年东盟信息技术金奖(序2),期刊论文分别获得2023 IEEE TMM、2019 IEEE TCSVT和2015 IEEE Multimedia年度唯一最佳论文奖,7次获得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相关成果应用于浪潮数据分析、阿里巴巴数据中心、东芝数据中心等。(曾)担任IEEE Trans. on Multimedia、IEEE Networking Letter、Ad Hoc Networks期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