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电子学会优博论坛(2023)专题论坛

雷达新技术与新应用论坛

2023.09.17

承办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

论坛主席:

杨建宇,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校科技委主任,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论坛召集人:

李中余,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员,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论坛秘书:

安洪阳,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

论坛简介: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集成芯片、嵌入式开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雷达技术相关的创新研究和应用进入空前活跃的阶段,雷达技术正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体系化等转变,雷达系统的应用场景也更加广泛,正逐渐扩展到通感一体、医疗健康、智能交通等崭新的领域。雷达新技术与新应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主题,已受到军民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本专题论坛将聚焦雷达的新兴技术和新的应用场景,邀请到了国内雷达领域的知名学者专家,将从不同维度和方向来展示雷达技术的新发展和雷达系统应用场景的拓展,将为以优秀博士为代表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们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沟通平台,激发雷达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热情和内驱动力,促进我国雷达技术的创新发展。

论坛日程(拟定):

时间

主要日程

嘉宾

8:30-8:40

分论坛主席致辞

杨建宇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8:40-8:50

电子学会领导致辞

待定

8:50-9:20

频率分集阵列技术与应用

廖桂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杭州研究院首任院长

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9:20-9:50

单比特雷达技术

黄磊

深圳大学教授

信息工程学院执行院长

9:50-10:20

弧形孔径微变监测雷达关键技术与应用

黄平平

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

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10:20-10:30

茶歇与讨论,集体合影

10:30-11:55

星源照射双基雷达成像:关键技术与验证

武俊杰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信通学院副院长

11:55-11:20

走到噪声的边界——雷达系统灵敏度极限探究

夏凌昊

中电14所高级工程师

智能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1:20-11:35

稀疏孔径ISAR成像技术

张双辉

国防科技大学副研究员

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11:35-11:50

雷达前视运动目标成像技术

李中余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员

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嘉宾简介:

图片 40.png

杨建宇

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校科技委主任

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嘉宾简介:杨建宇,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科技委主任,中国电子学会会士/雷达分会副主任委员,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雷达前视成像的理论、技术、系统和应用研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 项、省部级一等奖 5 项,授权发明专利 122 件,发表 IEEE 期刊论文 123 篇,出版中英文专著各 1 部。长期从事本科教学工作,主持的信号与系统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四川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1 项/ 一等奖 1项。

图片 41.png

李中余

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员

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嘉宾简介:

李中余,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研究方向为双/多基雷达运动目标检测与成像技术,共发表SCI检索论文40余篇(一作/通讯中科院TOP期刊20余篇),主编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5项;担任《现代雷达》编委、《雷达科学与技术》领域责任主编等,相关成果受邀在CIE radar Con、APSAR、ICICSP、ICET、EIT、电子信息青年学者论坛等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曾入选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21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学术新人奖”,2022年获“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青年科学家奖”,2022年度首届全国十大“雷达未来之星”荣誉称号获得者,2022年入选电子科技大学“校百人”计划,晋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图片 42.png

安洪阳

电子科技大学

副教授

嘉宾简介:安洪阳,电子科技大学特聘副教授,从事认知SAR成像、双基SAR成像、优化方法在成像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承担或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预研重点等科研项目,已在IEEE Trans. on GRS等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2021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图片 43.png

廖桂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杭州研究院首任院长

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报告题目:频率分集阵列技术与应用

报告关键词:频率分集、阵列天线、抗主瓣干扰、电磁隐身、距离模糊抑制

嘉宾简介:

廖桂生,男,1963年6月出生于广西桂林,1985年获广西大学数学专业理学士学位,分别于1990和1992年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西电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杭州研究院首任院长。

长期致力于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研究,尤其在阵列信号处理、空时二维自适应信号处理、运动平台雷达地面运动目标检测、小卫星分布式雷达信号处理、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智能天线技术等等方面开展了三十余年的研究。2004年入选国家人事部颁发的首批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获200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曾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2010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雷达信号处理”负责人。

图片 44.png

黄磊

深圳大学

教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执行院长

报告题目:单比特雷达成像技术

报告关键词: 单比特,雷达成像

嘉宾简介:

现任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创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首届),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等荣誉;研究方向:雷达技术、雷达芯片、通感一体等。牵头负责的科研团队入选了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深圳市孔雀团队项目;已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发表学术论文250篇,其中SCI论文175篇(IEEE期刊论文123篇),2次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拥有授权专利60项。获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深圳市自然科学二等奖,IET国际雷达会议优秀论文奖,深圳大学十大科技进展(首届),IEEE DSP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CIE国际雷达会议优秀论文奖。黄教授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担任深圳市电子学会副理事长,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编委(2015-2019)和资深编委(2019-2023)。

图片 45.png

黄平平

内蒙古工业大学

教授,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报告题目:弧形孔径微变监测雷达关键技术与应用

报告关键词:弧形孔径、微变雷达、地质灾害监测

嘉宾简介:

黄平平,工学博士,教授,博导,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内蒙古自治区雷达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自治区“草原英才”领军人才等。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3项、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和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图片 46.png

武俊杰

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

报告题目:星源照射双基雷达成像:关键技术与验证

报告关键词:雷达成像、双基SAR、前视成像

嘉宾简介:

武俊杰,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长期从事双多基地雷达成像、前视雷达成像等研究,兼任中国电子学会数字信号处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电子学会理事/信号处理专委会主任委员,IEEE GRSL、雷达学报等期刊编委,亚太合成孔径雷达国际会议、中国电磁频谱学术年会程序委员会共主席,IEEE IGARSS、Radarcon等程序委员会委员等。承担重大专项、装发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发表IEEE期刊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本,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3项。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得四川省青年科技奖、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奖励。

图片 47.png

夏凌昊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智能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报告题目:走到噪声的边界——雷达系统灵敏度极限探究

报告关键词:黑体辐射,量子极限,传输损耗,高灵敏度探测


图片 48.png

张双辉

国防科大学

副研究员

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报告题目:稀疏孔径ISAR成像技术

报告关键词: ISAR成像,稀疏孔径,运动补偿

嘉宾简介:

张双辉,国防科技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家优青、科协青托、湖南省杰青、部委级青年科技英才、湖湘青年英才。长期从事雷达成像与目标识别理论与技术研究,主持基础加强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备预研等10余项,获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授权专利3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50余篇。获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奖励,入选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前沿青年学者出版工程”。